男女交友論壇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向下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2:27 pm
易筋内壮口诀 般剌密諦所傳

易筋经之炼气诀,分明仔细与君说。

祖师留下壮身法,子前午后君休错。

定气凝神锁心猿,两手插抱跌足坐。

识得先天太极初,此处便是生身路。

冥目调息万缘空,念念俱无归净土。

气透通天彻地寒,无出无入一吸间。

海气滚滚浪千层,撞入北方坎水渡。

河车逆运上昆仑,白云朝顶生甘露。

背后三关立刻开,金光射透生死户。

气走须弥顶上流,通天接引归神谷,

水火升降此时求,白虎锁入青龙窟。

龙虑一会神气生,再运六六三十六。

三十六兮少人知,窍妙分明在坎离。

颠倒配合妙通玄,来似金刚去似绵。

达摩留下修身药,上至泥丸下涌泉。

气至脐兮白鹤飞,倒像芦芽穿膝时。

行住坐卧君须记,精满神全气自回。

神气足兮光不灭,又与诸家有分别。

有人识得此消息,硬如金石坚如铁。

行行步步谨提防,此是神仙真口诀。

君须牢记易筋经,浑身锻炼如生铁。

只此飞身到金烟。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2:49 pm
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

  孔德(译)

  [原文〕

  动静不失,人所易明。动静互根,人多不觉。天运行,动也;而四方不移,四序不乱,静主焉。地持载,静也;而人物代谢,五宝环生,动使焉。日月盈亏而终归圆满,星缩飞度而终归本位,胥不少动静互根也。而人亦何独不然??

  〔注解〕

  天地万物中,有动也有静,动与静都同样存在,人们都清楚这种现象。但是,动离不开静,静离不开动,动静是互为因果的,这道理很多人却不懂得。天有春夏秋冬,日有白天黑夜,这是天道的运行,就是动;我们所住的大地上,东西南北方位不变,春夏秋冬的顺序不乱,就是静在主宰。大地负载着万物,它是静的;而人与万物有生有死,物质形式不断演变,这是动的作用现象。日有云雾遮盖,月有盈亏变化,但最后还是圆满的,太空的星宿也不停运转最后又复归本位,这些现象无不说明都是动静互根的现象。而人为什么又不清楚这些道理而去顺应它呢??

  〔原文〕

  修土既讲求此道,最宜先明动静之理,动静之用,动静互根之法,动静互根之效,方可入门。使动而不静,如浮萍飞羽,无所定止,精必耗,气必摇,而神必茫。静而不动,如枵(注:枵,音消,空朽之义)木死灰,毫无生机,精必顽,气必馁,而神必倦。惟按《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全图》行之,行住坐卧屈伸俯仰,皆动静不使其所居,并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。动中求静,无动不静,动极生静,阳极生阴;静中求动,无静不动,静极生动,阴极生阳。欲使阴阳无偏枯,动静安可偏胜乎?以动化静,以静运动,合乎阴阳,顺乎五行,运乎五脏,达乎六脏,贯乎三焦,活乎五官、穴道、关节、经络、血脉、筋骨、皮肉、毫毛、孔窍,遍体周身,无微不入,无处不通。互根而生,造化无穷。?

  〔注解〕

  修炼者既然意行《易筋洗髓》之功,最好先明白动与静的的道理,动与静的使用,动静互根的方法,动静互相的效果,这才算得入门。如果光动而不能静,身心就好像漂浮不定的浮萍和飘飞动荡的羽毛,因为无所定止,精必消耗,气必摇散,而神必迷茫。如果光静而不能动,身心就如朽木死灰,毫无生机,精必顽死,气必衰弱,而神必疲倦。惟有按照《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全图》行之,行立坐卧,言行举止,一切行为皆使该动的动,该静的静,使动静各得其所,并使其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。动中能求自然之静,一切动都有静,动的极点就生出静,阳到极点就生出阴;静中能求自然之动,一切静都有动,静到极点就生出动,阴到极点就生出阳。欲使阴阳不走向极端,那么动静难道就能使它们各走极端吗?所以,以动化静,以静以运动,这就合乎阴阳,顺应五行。有动静阴阳运化五脏,通达六腑,贯彻三焦,那么五官、穴道、关节、经络、血脉,筋骨、皮肉、毫毛、孔窍,周身遍体,再细微的地方也都会得到调整,没有不通不活的。所以,动静互根就生机无穷,造化万物。?

  〔原文〕

  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如日月之代明,寒暑之往来,天道之循环,阴阳之递嬗。贯四时而不凋,历万世而不朽,岂仅补不足泻有余,去旧生新,实内充外,杜外感之诸邪,消内生之百病云尔哉。其用莫妙于盈者消之,虚者长之,一阴一阳,以一上一下运之;一往一复,以一屈一伸引之;一清一浊,以一升一降还之。其静也专,其动也直,有大生之象。其静亦翕,其动也辟,有广生之功。是皆动静也,是皆动静互根之用也,动静可歧而二之乎!

  [注解〕

  精与气是物质,由信息能量产生运变。阳光的强弱,月亮的明晦,寒暑的交替,自然的循环,阴阳的转换,都是这种现象。它们能贯四肘而不凋,历万世而不朽,岂仅仅限于对人身心补不足泻有有余、新陈代谢、实内壮外、杜绝外感之邪气、消除内生之百病这些小小作用呢!阴阳动静的妙用在于,盈满的要削弱,虚亏的要增补。运动形式是,以一上一下运化阴阳,一屈一伸引导往复,一升一降还其清浊。其静含吸力,主团聚;其动放斥力,主排放;具有不息的吸斥就呈现大生之象。其静主合,其动主开,具有不停的开合就能产生。

  所以说,凡有动静之处,都是动静互根在显现作用。动与静难道能截然分开吗?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13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0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15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1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16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2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18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3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19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4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20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5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21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6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22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7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23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8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24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19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25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20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日 7月 18, 2021 1:28 pm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21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2021-022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一 7月 19, 2021 2:11 pm
《易筋经》全文

    如是我闻时,佛告须菩提。易筋功已竟,方可事于此。

    此名静夜钟,不碍人间事。白日任匆匆,务忙衣与食。

    三餐食既竟,放风水火讫。抵暮见明星,燃灯照暗室。

    晚夕功课毕,将息临卧具。大众咸鼾睡,忘却生与死。

    明者独惊醒,黑夜暗修为。抚体叹今夕,过去少一日。

    无常来迅速,身同少水鱼。显然如何救,福慧何日足?

    四恩未能报,四缘未能离,四智未现前,三生未皈一。

    默视法界中,四生三有备,六根六尘连,五蕴并三途,

    天人阿修罗。六道各异趋,二谛未能融,六度未能具。

    见见非是见,无明未能息。道眼未精明,眉毛未落地。

    如何知见离,得了涅槃意? 若能见非见,见所不能及。

    蜗角大千界,焦眼纳须弥。昏昏醉梦间,光阴两俱失。

    流浪于生死,苦海无边际。如来大慈悲,演此为《洗髓》。

    须侯《易筋》后,每于夜静时,两目内含光,鼻中运息微,

    腹中宽空虚,正宜纳清熙。朔望及两弦,二分并二至,

    子午守静功,卯酉干沐浴。一切惟心造,炼神竟虚静。

    常惺惺不昧,莫被睡魔拘。夜夜常如此,日日须行持。

    惟虚能容纳,饱食非所宜。谦和保护身,恶疠宜紧避。

    假惜可修真,四大须保固。柔弱可持身,暴戾灾害逼。

    渡河须用筏,到岸方弃诸。造化生成理,从微而至著。

    一言透天机,渐进细寻思。久久自圆满,未可一蹴企。

    成功有定限,三年九载余。从容在一纪,决不逾此期。

   心空身自化,随意任所之。一切无挂碍,圆通观自在。

   隐显度众生,弹指超无始。待报四重恩,永减三途苫。

    后人得此经,奉持为宗旨。择人相授受,叮咛莫轻视。

    △△△ △△△ △△△

    译文

    总论

    译曰,佛祖大意,谓登正果者,其初基有二:一曰清虚,一曰脱换。能清虚则无障,能脱换则无碍。无碍无障,始可入定出定矣。知乎此,则进道有其基矣。所云清虚者,洗髓是也;脱换者,易筋是也。

    其洗髓之说,谓人之生感于情欲,一落有形之身,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,必洗涤净尽,无一毫之瑕障,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,不由此则进道无基。所言洗髓者,欲清其内;易筋者,欲坚其外。如果能内清静、外坚固,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,何患无成?

    且云易筋者,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,有筋弛者、筋挛者、筋靡者、筋弱者、筋缩者、筋壮者,筋舒者、筋劲者、筋和者,种种不一,悉由胎。如筋弛则病、筋挛则瘦,筋靡则痿,筋弱则懈,筋缩则亡,筋壮则强,筋舒则长,筋劲则刚,筋和则康。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,外无坚固而有碍,岂许入道哉?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,壮内以助其外。否则,道亦难期。

    其所言易筋者,易之为言大矣哉。易者,乃阴阳之道也。勇即变化之易也。易之变化,虽存乎阴阳,而阴阳之变化,实存乎人。弄壶中之日月,搏掌上之阴阳。故二竖②系之在人,无不可易。所以为虚、为实者易之③,为刚、为柔者易之,为静、为动者易之。高下者易其升降,后先者易其缓急,顺逆者易其往来,危者易之安,乱者易之治,祸者易之福,亡者易之存,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,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,何莫非易之功也。至若人身之筋骨,岂不可以易之哉。

    然筋,人身之经络也。骨节之外,肌肉之内,四肢百骸,无处非筋,无经非络,联络周身,通行血脉,而为精神之外辅。如人肩之能负,手之能摄,足之能履,通身之活泼灵动者,皆筋之挺然者也。岂可容其弛、挛、靡、弱哉。而病、瘦、痿、懈者,又宁许其入道乎。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,俾筋挛者易之以舒,筋弱者易之以强,筋弛者易之以和,筋缩者易之以长,筋靡者易之以壮。即绵泥之身,可以立成铁石,何莫非易之功也。身之利也,圣之基也,此其一端耳。故阴阳为人握也,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。人各成其人,而人勿为阴阳所罗。以血气之驱,而易为金石之体。内无障,外无碍,始可入得定去,出得定来。然此君功夫,亦非细故也。而功有渐次,法有内外,气有运用,行有起止,至药物器制,节候岁月④,饮食起居,始终各有征验。入斯门者,宜先办信心,次立虞心,奋勇坚往,精进如法,行持而不懈,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。

    般刺密谛曰,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,言易筋之大概。译而成文,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。后篇行功法,则具详原经译义。倘遇西竺高明圣僧,再请琢磨可也。

    膜论

    夫人之一身,内而五脏六腑,外而四肢百骸;内而精气与神,外而筋骨与肉,共成其一身也。如脏腑之外,筋骨主之;筋骨之外,肌肉主之,肌肉之内,血脉主之;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,此又主之于气也。是故修炼之功,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。即如天之生物,亦各随阴阳之所至,而百物生焉,况于人生乎,又况于修炼乎。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,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。

   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,为无形之佐;培无形者,为有形之辅。是一而二,二而一者也。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,则不可;专炼有形而弃无形,更不可。所以有形之身,必得无形之气,相倚而不相违,乃成不坏之体。设相违而不相倚,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。是故炼筋,必须炼膜,、炼膜必须炼气。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,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。先从极难,极乱处立定脚根,后向不动、不摇处认斯真法。

    务培其元气,守其中气,保其正气。护其肾气,养其肝气,调其肺气,理其脾气,升其清气,降其浊气,闭其邪恶不正之气。勿伤于气,勿逆于气,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。使气清而平,平而和,和而畅达,能行于筋,串于膜,以至通身灵动,无处不行,无处不到。气至则膜起,气行则膜张。能起能张,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。

    如炼筋不炼膜,而膜无所主;炼膜不炼筋,而膜无所依;炼筋、炼膜而不炼气,而筋膜泥而不起;炼气而不炼筋膜,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。气不能流串,则筋不能坚固,此所谓参互其用,错综其道也。

    挨炼至筋起之后,必宜倍加功力,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,与筋齐坚,着于皮,固于内,始为子母各当。否则筋坚无助,譬如植物,无土培养,岂曰全功也哉。

    般刺密谛曰: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,炼膜以炼气为主。然此膜人多不识,不可为脂膜之膜,乃筋膜之膜也。脂膜,腔中物也。筋膜,骨外物也。筋则联络肢骸,膜则包贴骸骨。筋与膜较,膜软于筋;肉与膜较,膜劲于肉。膜居肉之内,骨之外。包骨衬肉之物也。其状若此,行此功者,必使气串于膜间,护其骨,壮其筋,合为一体,乃曰全功。

    内壮论

    内与外对,壮与衰对,壮与衰较,壮可久也。内与外较,外勿略也。内壮言坚,外壮言勇。坚而能勇是真勇也。勇而能坚是真坚也。坚坚勇勇,勇勇坚坚,乃成万劫不化之身,方是金刚之体矣。

    凡炼内壮,其则有三,一曰守此中道。守中者,专于积气也。积气者,专于眼、耳,鼻、舌、身、意也。其下手之要,妙于用揉,其法详后。凡揉之时,宜解襟仰卧,手掌着处,其一掌下胸腹之间,即名曰中。惟此中乃存气之地,应须守之。守之之法,在乎含其眼光,凝其耳韵,匀其鼻息,缄其口气,逸其身劳,锁其意弛,四肢不动,一念冥心,先存想其中道,后绝其诸妄念,渐至如一不动,是名曰守。斯为合式。盖揉在于是,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。久久积之,自成庚方一片矣。设如杂念纷纭,弛想世务,神气随之而不凝,则虚其揉矣,何益之有。

    二曰勿他想。人身之中,精神气血不能自主,悉听于意,意行则行,意止则止。手中之时,意随掌下,是为合式。若或弛意于各肢,其所凝积精气与神,随即走散于各肢,即成外壮,而非内壮矣。揉而不积,又虚其揉矣,有何益哉。

    三曰待其充周。凡揉与守,所以积气。气既积矣,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,揉之且久,气惟中蕴而不旁溢。气积而力自积,气充而力自周。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,塞乎天地之间者,是吾浩然之气也。设未及充周,驰意外走,散于四肢,不惟外壮不全,而内壮亦属不坚,则两无是处矣。

    般刺密谛曰,人之初生,本来原善。若为情欲杂念分文,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,又为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分损灵犀、蔽其慧性,以致不能悟道,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,是不纵耳目之欲也。耳目不为欲纵,猿马自被其锁绊矣。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,始能只履西归,而登正果也。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,真法在守中一句。其用在含其眼光,七句。若能如法行之,则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,极乐世界,可立而登矣。

    揉 法

    夫揉之为用、意在磨砺其筋骨也。磨砺者,即揉之谓也。其法有三段,每段百日。一日揉有节候。如春月起功,功行之时,恐有春寒,难以裸体,只可解开襟。次行于二月中旬,取天道渐和,方能现身下功,渐暖乃为通便,任意可行也。

    二曰揉有定式。人之一身,右气左血。凡揉之法,宜从身右推向于左,是取推气入于血分,令其通融;又取胃居于右,揉令胃宽,能多纳气;又取揉者右掌有力,用而不劳。

    三日揉宜轻浅。凡揉之法,虽曰入功,宜法天义。天地生物,渐次不骤,气至自生,候至物成。揉若法之,但取推荡,徐徐来往,勿重勿深,久久自得,是为合式。设令太重,必伤皮肤,恐生痪虏;深则伤于肌肉筋膜,恐生热肿,不可不慎。

    采精华法、

    太阳之精,太阴之华,二气交融,化生万物。古人善采咽者,久久皆仙。其法秘密,世人莫知。即有知音,苦无坚志,且无恒心,是为虚负,居诸而成之者少也。

    凡行内炼者,自初功始,至于成功,以至终身,勿论闲忙,勿及外事。若采咽之功,苟无间断,则仙道不难于成。其所以采咽者,盖取阴阳精华,益我神智,俾凝滞渐消,清灵自长,万病不生,良有大益。

    其法:日取于朔,谓与月初之交,其气方新,堪取日精。月取于望,谓金水盈满,其气正旺,堪取月华。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,则取初二、初三、十六、十七,犹可凝神补取。若过此六日,则日咽月亏,虚而不足取也。朔取日精,宜寅卯时,高处默对,调匀鼻息,细吸光华,合满一口,闭息凝神,细细咽下,以意送之,至于中宫,是为一咽。如此七咽,静守片时,然后起行,任从酬应,毫无妨碍。望取月华,亦准前法,于戌亥时,采吞七咽。此乃天地自然之利,惟有恒心者,乃能享用之;亦惟有信心者,乃能取用之。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,切勿忽误也。

    注:①寿,《易筋经》作\‘圣\‘。

    ②二竖,指病魔。

    ③之,《易筋经》\‘之\‘后有\‘为寒为暑者易之\‘七字。

    ④节侯岁月,《易筋经》作 \‘火候岁月\‘。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一 7月 19, 2021 2:31 pm
易筋經十二勢

易筋經共計十二勢,其預備式為:

兩腿開立,頭端平,目前視,口微閉,調呼吸。含胸,直腰,蓄腹,鬆肩,全身自然放鬆。

第一勢:韋馱獻杵第一勢

動作:兩臂曲肘,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,屈腕立掌,指頭向上,掌心相對(10釐米左右距離)。此動作要求肩、肘、腕在同一平面上,合呼吸酌情做8-20 次。

訣曰:立身期正直,環拱手當胸,氣定神皆斂,心澄貌亦恭。

要領:

1、預備樁功:兩腳平行站立,與肩等寬,雙膝微屈,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,五指自然併攏微屈,兩眼平視前方,繼而放鬆,輕輕閉合,眼若垂簾。心平氣和,神能安詳,洗心滌濾,心澄貌恭。全身自上而下頭頸、肩、臂、平、胸、腹、臀、大腿、小腿、腳依次放鬆,軀體各關節及內臟放鬆,做到身無緊處,心無雜念,神意內收。

繼而再做內觀放鬆,神意內收,導引氣血內觀泥丸,自覺頭腦清新,清瑩如晨露。

引氣下行,內觀咽喉,自覺頸項放鬆。

引氣下行,內觀小丹田,自覺心胸開闊,神清氣爽。

引氣下行,內觀脾骨,自覺中焦溫澗,胃脘舒適。

引氣下行,內觀下丹田,自覺命門相火溫煦,無氣充沛,腹內暖意融之。

引氣下行,內觀會陰,自覺會陰放鬆。

引氣沿兩腿內側下行,內觀湧泉,自覺無限生機自足下湧出。

2、拱手當胸:兩臂徐徐前手舉,掌心相對與肩等寬,兩臂平直,再屈肘,肘節自然向下提墜,兩手慢慢內收,距胸約一拳後,兩手指尖相疊,拇指輕觸,掌心向內。此時要求沉肩墜時,含胸拔背,氣沉丹田,舌抵上顎,面帶微笑。

第二勢:韋馱獻杵第二勢

動作:兩足分開,與肩同寬,足掌踏實,兩膝微鬆;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,至兩側平舉;立掌,掌心向外;兩目前視;吸氣時胸部擴張,臂向後挺;呼氣時,指尖內翹,掌向外撐。反覆進行8-20 次。

訣曰:足指掛地,兩手平開,心平氣靜,目瞪口呆。

要領:

接上勢,翻轉掌心向下,指尖相對,在體前緩緩下接至小腹前,同時引氣下導。兩掌左右分開,翻轉掌心朝上,緩慢上抬呈側平舉意念在無限遠處。兩手微高於肩,兩眼平視前方,極目遠眺,舌尖放下平鋪,鬆腰鬆胯,兩足趾抓地,似要生根之狀,全身放鬆,心平氣和,排除雜念,摒棄諸緣。

第三勢:韋馱獻杵第三勢

動作:兩腳開立,足尖著地,足跟提起;雙手上舉高過頭頂,掌心向上,兩中指相距3釐米;沉肩曲肘,仰頭,目觀掌背。舌舐上顎,鼻息調勻。吸氣時,兩手用暗勁盡力上託,兩腿同時用力下蹬;呼氣時,全身放鬆,兩掌向前下翻。收勢時,兩掌變拳,拳背向前,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,拳心向上,腳跟著地。反覆8-20 次。

訣曰:掌託天門目上觀,足尖著地立身端。力周腿脅渾如植,咬緊牙關不放寬。舌可生津將顎舐,鼻能調息覺心安。兩拳緩緩收回處,用力還將挾重看。

要領:

1、掌託天門目上舉:接上勢,兩臂上舉,掌心相對,翻轉掌心向上,十指相對,舌抵上顎,仰面觀天,眼看九天之外,腳跟提起,足尖著地。

2、俯掌貫氣:兩掌心翻轉朝下,肘微屈,頭正,眼平視前方,舌尖放下,兩身在身前緩緩下按至小腹前,神意自九天之外收回,自頭頂白會穴透入,徑咽喉,脊髓至尾閭,沿兩腿直達湧泉。下導時,足跟隨之著地。

第四勢:摘星換鬥勢

動作: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,與左腳形成斜八字,隨勢向左微側;屈膝,提右腳跟,身向下沉,右虛步。右手高舉伸直,掌心向下,頭微右斜,雙目仰視右手心;左臂曲肘,自然置於背後。吸氣時,頭往上頂,雙肩後挺;呼氣時,全身放鬆,再左右兩側交換姿勢鍛鍊。連續5-10 次。

訣曰:隻手擎天掌覆頭,更從掌內注雙眸。鼻端吸氣頻調息,用力回收左右侔。

要領:

1、雙手擎天掌覆頭:右手徑身體右側緩緩向上舉起,掌心朝天,五指朝左弓,鬆肩直臂左手臂外勞宮緊貼命門。舌抵上顎,仰面上觀手背,透過手背看九天之上,身體自命門起上下雙向伸展。

2、俯首貫氣:右掌翻轉向下,生屈肘,頭正,舌尖自上顎自然放下,眼平視前方或輕閉,同時"神返身中"。久練後與雙手擎天連續練習時有"人在氣中,氣在人內",內外一氣的感覺。鬆腰,則左掌勞宮穴發氣,與上式"俯掌貫氣"同,可參閱。

左手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,唯左右相反。

第五勢:倒拽九牛尾勢

動作:右腳前跨一步,屈膝成右弓步。右手握拳,舉至前上方,雙目觀拳;左手握拳;左臂屈肘,斜垂於背後。吸氣時,兩拳緊握內收,右拳收至右肩,左拳垂至背後;呼氣時,兩拳兩臂放鬆還原為本勢預備動作。再身體後轉,成左弓步,左右手交替進行。隨呼吸反覆5-10 次。

訣曰:兩腿後伸前屈,小腹運氣放鬆;用力在於兩膀,觀原須注雙瞳。

要領:

1、左腳向左側邁出一步成左弓步。同時,左手握拳上舉,拳稍過頭頂,拳心向內,屈肘。前臂與上臂所成角度略大於直角。肘不過膝,膝不過足,成半圓形,兩腿觀左拳。右手握拳,直肘向後伸展,拳心向後,前後兩拳成絞繩狀,稱為螺旋頸。鬆肩,兩肩要平而順達。背直,塌腰收臀,胸略內含,藏氣於小腹,鼻息調勻,舌尖輕抵上顎。

2、導氣下達兩拳放鬆成半握拳狀。舌尖自上顎放下,肩、腰放鬆,左手勞宮穴發氣,閉目。氣自天目穴遂入,依次貫穿腦髓,脊髓、兩腿骨髓,直達兩腳湧泉穴。

3、轉身向右,與前式相同,唯左右相反。

第六勢:出爪亮翅勢

動作:兩腳開立,兩臂前平舉,立掌,掌心向前,十指用力分開,虎口相對,兩眼怒目平視前方,隨勢腳跟提起,以兩腳尖支援體重。再兩掌緩緩分開,上肢成一字樣平舉,立掌,掌心向外,隨勢腳跟著地。吸氣時,兩掌用暗勁伸探,手指向後翹;呼氣時,臂掌放鬆。連續8-12 次。

訣曰:挺身兼怒目,推手向當前;用力收回處,功須七次全。

要領:

1、握拳護腰由第一勢預備樁功,上身前俯,兩臂在身前鬆垂,兩手握拳,由身前緩緩提起,置於腰間,拳心朝上。同時配合順氣,身直胸展,舌尖輕抵上顎,青少年,年輕力壯或以增強力量為目的者,提起握緊拳。

2、兩拳變掌,緩緩向前推出,至終點時掌心朝前,坐腕屈指,高與肩平,兩眼平視指端,延展及遠。

3、鬆腕,虛掌,十指微屈,屈肘,兩手緩緩向胸脅收回,勢落海水還潮,兩眼輕閉,舌尖輕抵上顎,配以緩緩吸氣。

第七勢:九鬼拔馬刀勢

動作:腳尖相銜,足跟分離成八字形;兩臂向前成叉掌立於胸前。左手屈肘經下往後,成勾手置於身後,指尖向上;右手由肩上屈肘後伸,拉住左手指,使右手成抱頸狀。足趾抓地,身體前傾,如拔刀一樣。吸氣時,雙手用力拉緊,呼氣時放鬆。左右交換。反覆5-10 次。

訣曰:側首彎肱,抱頂及頸;自頭收回,弗嫌力猛:左右相輪,身直氣靜。

要領:

1、右手後背,掌心朝外,置於腰部。左手上舉過頭,屈肘貼枕部抱頭,手指壓拉右耳,左腋張開。同時頭頸腰背擰轉向左後方,眼看右足跟。舌尖輕抵上顎,稍停片刻。

2、擰身復正,側頭上觀。兩眼延展及遠。舌尖輕抵上顎,身直氣靜。兩手沿體前緩慢下落,恢復預備樁功。動作3、4與1、2同,唯左右相反。

第八勢:三盤落地勢

動作:左腳向左橫跨一步,屈膝下蹲成馬步。上體挺直,兩手叉腰,再屈肘翻掌向上,小臂平舉如託重物狀;稍停片刻,兩手翻掌向下,小臂伸直放鬆,如放下重物狀。動作隨呼吸進行,吸氣時,如託物狀:呼氣時,如放物狀,反覆5-10 次。收功時,兩腳徐徐伸直,左腳收回,兩足併攏,成直立狀。

訣曰:上顎堅撐舌,張眸意注牙;足開蹲似踞,手按猛如拿;兩掌翻齊起,千斤重有加;瞪目兼閉口,起立足無斜。

要領:

1、同第一式預備柱功,屈腰下蹲,同時兩掌分向身側胯旁,指尖朝向左右側方(微微偏前),虎口撐圓,眼看前方,延展及遠。上虛下實,空胸實腹,鬆腰斂臀,氣蓄小腹。要做到頂平、肩平、心平氣靜。練虛靜功者可閉目斂神,銅鐘氣功即脫胎於比式,故亦可做單獨樁法練之。

2、兩腿伸直,翻掌托起,如託千斤。同時及氣,舌抵上顎,眼向前平視,全身放鬆。

3、俯掌屈膝下按(恢復馬步蹲按),配以呼吸,如此反覆蹲起3次。年輕體裝者則宜全蹲,站起進宜緩,同時握拳上提。

第九勢:青龍探爪勢

動作:兩腳開立,兩手成仰拳護腰。右手向左前方伸探,五指捏成勾手,上體左轉。腰部自左至右轉動,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,手劃至前上方時,上體前傾,同時呼氣:劃至身體左側時,上體伸直,同時吸氣。左右交換,動作相反。連續5-10 次。

訣曰:青龍探爪,左從右出;修士效之,掌氣平實;力周肩背,圍收過膝;兩目平注,息調心謐。

要領:

1、上身微俯,兩手握拳,緩緩自身前提起,置於腰間,拳心朝上,同時配合吸氣。舌尖輕抵上顎。右拳以拳面抵於章門穴,左拳變掌上舉過頭,腰身緩緩屈向左側,使左腰充分收縮,右腰極度伸展。掌心朝下,舌尖輕抵上顎,自然呼吸,眼看左掌。

2、屈膝下蹲,左手翻轉掌心朝上,手背離地面少許,沿地面自左方,徑前方劃弧至左腳外側;右拳變掌落下,同時身體亦隨之轉正,兩握拳。直立,左掌同時提置左章門穴。右手動作與左手動作同,唯左右相反。

第十勢:臥虎撲食勢

動作:右腳向右跨一大步,屈右膝下蹲,成右弓左僕腿勢;上體前傾,雙手撐地,頭微抬起,目注前下方。吸氣時,同時兩臂伸直,上體抬高並儘量前探,重心前移;呼氣時,同時屈肘,胸部下落,上體後收,重心後移,蓄勢待發。如此反覆,隨呼吸而兩臂屈伸,上體起伏,前探後收,如猛虎撲食。動作連續5-10 次後,換左弓右僕腳勢進行,動作如前。

訣曰:兩足分蹲身似傾,屈伸左右腿相更;昂頭胸作探前勢,偃背腰還似砥平;鼻息調元均出入,指尖著地賴支撐;降龍伏虎神仙事,學得真形也衛生。

要領:

1、上身微俯,兩手握拳,緩緩自身前提起,徑腰間肘掌心朝上,身直胸展。不停,兩拳順著胸部向上伸至口手,拳心轉向裡,同時屈膝、屈胯、微蹲蓄勢,配以深長吸氣。

2、左腳踏前一步,順勢成左弓步,同時臂內旋變掌向前下撲伸,掌高與胸齊,眼視兩手。在撲伸的同時發"哈"聲吐氣。不停,身體前傾,腰部平直,將胸中餘氣呼盡,順勢兩手分按至左腳兩側。頭向上略抬,兩眼平視及遠。極目遠眺。

3、前兩個動作要協調一致。兩腳不動,起身後坐同時兩手握拳,沿左腿上提。其他動作與前述之動作同。如此共撲伸3次,左腳收回,右弓步動作與左弓步同,唯左右相反。

第十一勢:打躬勢

動作:兩腳開立,腳尖內扣。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,用力合抱頭後部,手指彈敲小腦後片刻。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;吸氣時,身體挺直,目向前視,頭如頂物;呼氣時,直膝俯身彎腰,兩手用力使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,勿使腳跟離地。根據體力反覆8-20 次。

訣曰:兩手齊持腦,垂腰至膝間;頭惟探胯下,口更齒牙關;掩耳聰教塞,調元氣自閒;舌尖還抵顎,力在肘雙彎。

要領:

1、兩臂展直,自身側高舉過頭,仰面觀天,頭頸正直,屈肘兩手抱後腦,掌心掩耳,兩肘張開,與肩平行。

2、上身前俯成打躬狀,頭部低垂,大約至兩膝前方。兩膝勿屈,微微呼吸,掌心掩耳。兩手以指(食、中、無名指)交替輕彈後腦(風池穴附近)各36次。

3、緩緩伸腰站直,先左側擰腰側轉,再向右側擰腰側轉,往返7次,兩腳勿移,腰直目鬆,膝直不僵,舌尖自然放下,面帶微笑。

4、在身體轉至正中後,抬起腳跟,同時兩手自腦後高舉過頭,仰掌呈擎天狀,軀體充分舒展,並配合吸氣。

第十二勢:工尾勢

動作:兩腿開立,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,目視掌而移,身立正直,勿挺胸凸腹;十指交叉,旋腕反掌上託,掌以向上,仰身,腰向後彎,目上視;然後上體前屈,雙臂下垂,推掌至地,昂首瞪目。呼氣時,屈體下彎,腳跟稍微離地;吸氣時,上身立起,腳跟著地;如此反覆21次。收功:直立,兩臂左右側舉,屈伸7次。

訣曰:膝直膀伸,推手自地;瞪目昂頭,凝神一志;起而頓足,二十一次;左右伸肱,以七為志;更作坐功,盤膝垂眥;口注於心,息調於鼻;定靜乃起,厥功維備。

要領:

1、兩手分別自身側高舉過頭。兩掌相合,提頂、伸腰、展臂、提起腳跟極力高舉。

2、腳跟落地,兩腳踏實,同時兩掌落至胸前。十指交叉翻轉,掌心朝外,兩臂也隨之前伸,展直。翻掌朝下,在身前徐徐下降至襠的部位後,彎腰前俯,繼續下按至地。膝不可屈,如有未達,不可勉強。下按至終點時,昂頭,舌抵上顎。如此俯仰躬身重複舉按3-5次。天長日久,掌可逐漸靠近地面,則腰身柔若童子。

3、轉腰向左方,兩腳不移,僅左腳步變虛,右腿變實,右膝微屈。同時兩手保持交叉狀態,沿地面劃弧移至左腳外側。兩臂保持伸展,自左方高舉轉頭,掌心朝上,仰面觀天,擰腰180度轉向右方,徐徐彎腰右方俯身,下按至右腳步外側,如未達到,不可勉強,可繼續俯仰3-5次,以後逐漸靠近地面。

4、最後一次下按右腳外側時,伸舒腰身兩臂隨之高舉過頭。繼之擰腰轉身至正前方。兩掌相合,徐徐降至胸前。兩掌緩緩分開,十指相對,下按,兩手分開,自然下垂於兩胯旁,恢復成預備樁功勢。兩腳跟起落頓地3-21次。
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一 7月 19, 2021 5:01 pm
1.早期的易筋经八式导引图

早期的《易筋经》传本中没有导引图,如日藏康熙抄本、国家图书馆藏雍正抄本、台湾中央图书馆藏述古堂抄本等无一例外。现存最早的刻本道光三年傅金铨校正本也没有导引图。

最早出现导引图的《易筋经》传本,当属道光二十三年(1843)友竹山房刻本《易筋洗髓二经》。此书为山左祝阿(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)马一贞(字竹君)校刊,由"易筋经""洗髓经"2部分组成。但此传本中的导引图,并非后世所熟悉的"韦驮献杵、摘星换斗、三盘落地、出爪亮翅等十二势"。只有八法:拉式第一、抓式第二、按式第三、揪式第四、拧式第五、推式第六、举式第七、提式第八,名为"外壮八段锦"。"外壮神力八段锦"之名,见于现存最早的《易筋经》传本––日藏康熙抄本,有名无图。在友竹山房本首次出图,但没有相关的功法文字说明。究其图形,均为坐式,与明代各种导引吐纳书中较为常见的"八段锦坐功图"非常相似。



可见,所谓"外壮八段锦"只是根据《易筋经》中提到"八段锦",又提到"提、举、推、拉、揪、按、抓、拧"8法,将原本不属于《易筋经》内容的八段锦,图名做了改变,而图式则基本没有变化。这种来自于"八段锦"坐功图的《易筋经》导引图,在流传过程中,只像是一朵浪花,没有留下明显的影响。在后世的发展中,渐行渐远,最后淡出了《易筋经》晚期传本系统。至今,已很少有人提到。

需要说明的是,山东省图书馆藏海源阁抄本有相同"外壮八段锦"图,可能略早于友竹山房本。但因为海源阁抄本没有明确的抄写时间可考,姑以友竹山房本为最例。

若要追究"外壮八段锦"不能广为流传的原因,应该在于2个方面。其一,此为坐功,运动量太小,很难达到"神力"的要求。其二,八段锦本身流传很广,辨识度较高,很难又当作《易筋经》的导引图来被人接受。如何能找到一种既满足了运动量的需求,又符合《易经筋》习武精神的导引图,的确值得此书继承弘扬者用心。那么,真正能够代表《易筋经》尚武精神的导引图出现在什么时候?
2.《易筋经》十二式导引图

《易筋经》传本系列中,"易筋经十二式导引图"有3种。因其中有2种见于同一个传本,故放在一起讨论。
2.1 十二图势与易筋经十二图

十二图势与易筋经十二图初见于清光绪元年(1875)聚文斋刻本《卫生易筋经》。此书有同治十三年(1874)冬季宋光祚序,言其刻书的目的。宋氏是当时河南藩库厅(钱粮库)的长官,刻成的书板即收藏于河南藩库厅官署,故光绪元年本应该是此本的初刻。该本分上下2卷,原分别署为"易筋经上卷:西竺达摩祖师著,西竺圣僧般剌密谛译义,南洲白衣海岱游人订正"及"易筋经(附录)下卷,来章氏辑"。十分清晰地表述了上卷是《易筋经》原文,下卷则是来章氏辑补的"附录"。书中载有3套不同的导引功法:十二势图、易筋经十二图、却病延年法。前1种见于卷上,属《易筋经》正文的内容;后2种见于卷下,属来章氏增补的内容。

考其"十二图势"之图形,来自于咸丰八年(1858)潘蔚编的《卫生要术》一书的十二段锦,也都是坐功。


在十二势图末尾有这样的口诀:"河车搬运毕,想发火烧身。旧名八段锦,子后午前行"。可见,所谓十二图势,就是原"外壮八段锦"的扩充,并非后世所称之"易筋经十二式"。
特别需要提出来讨论的,是附录中的那一套"易筋经十二图"。

"易筋经十二图"各动作均有名称,分别为:韦驮献杵(凡3势)、摘星换斗势、倒拽九牛尾势、出爪亮翅势、九鬼拔马刀势、三盘落地势、青龙探爪势、卧虎扑食势、打躬势、掉尾势。很明显,这才是《辞海》所称之"易筋经""十二式"。来章氏既然将之收入附录,说明这并非是《易筋经》原有内容,那么,又是自何而来?

经比对道光二十三年至光绪元年各种导引按摩类古籍,发现《卫生易筋经》的3套导引图,均来自于咸丰八年潘蔚编的《卫生要术》一书。


因此,就不难理解,此书为何名曰《卫生易筋经》。宋光祚(或来章氏)没有讳言"易筋经十二图"的来源,其书就是《易筋经》与《卫生要术》的合编,他甚至还在书前收入潘蔚原书咸丰八年的序言。只是后世读者,均没有注意到来章氏表述得十分明确的初衷,一厢情愿地把"易筋经十二图"认定为《易筋经》的内容。此后不仅以讹传讹,且越传越坚信不疑。
2.2 易筋经外经图

易筋经外经图见于光绪己酉(1885)善成堂本《易筋经外经图说》。此本前无序,后无跋,辑者佚名,故难考其刻书动机。此本摒弃了原《易筋经》的全部文字,包括书前所谓的唐、宋、元各序,仅收入2套导引图,前者即易筋经外经图,在正文中又称"外壮练力奇验图";后者为八段锦。

称之为"易筋经外经图"应该是为了区别于此前的其他易筋经导引图。考其图形,的确与前2种十二式图完全不同。然而再做进一步的考究,可以发现此十二图与《全图易经筋》中的"易筋经图"二十二式之前十二式完全相同,包括图形与说明文字,均无二致。


下面再比对一下此2本对动作的文字解释。

《易筋经外经图说·外壮练力奇验图》第1势云:"第一式:"面向东立,目上视,两脚站平,宽与肩齐,不可参差,两手垂下,肘微曲,掌背朝上,掌心朝下,指尖仰翘朝前,默数四十九字,每数一字,指想朝上翘,掌想朝下按。如此四十九字翘,四十九按。四十九宫也。而《全图易筋经·易筋图说》第1套第1势云:"面向东立,首微上仰,目微上视,两足与肩宽窄相齐,脚站平,不可前后参差,两臂垂下,肘微曲,两掌朝下,十指尖朝前,点数七七四十九字,十指尖想往上跷,两掌想往下按,数四十九字,即四十九跷按也。"文字虽略有差池,意思则完全相同。

那么,新的问题产生了:易筋经二十二式导引图是从十二导引图发展起来的吗?《疗养康复大辞典》说:"易筋经健身却病效果明显,近二三百年来,不断发展,由十二式发展到二十二式、二十四式。"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。从十二式到二十二式,从数字看,似乎符合发展逻辑,但真是这样吗?
3.《易筋经》二十二式导引图

上面已经提到,易筋经二十二式《全图易筋经》。此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清代末年––宣统三年(1911)大文堂本。因此在《易筋经》传本系统中,此图出现很晚。《全图易筋经》从书名就可看出,其书文字极少。与《易筋经外经图说》可能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。与之相同的是,《易筋经》原有的文字内容全部没有采用,正文也只收入"易筋图式"与"八段锦"2套导引图及其动作解释文字。不同的是:其一,在书前载有此本辑者梁士贤(子瑜)的序,序中,梁氏并未对为何称为"易筋经"而又没有收录《易筋经》原有文字做出任何解释;其二,"易筋图式"共有二十二式图形。

二十二式导引图分为3套。第1套十二式,第2套、第3套各五式。如果"由十二式发展到二十二式"一说成立的话,梁氏就有可能后2套动作的创始者。事实并非如此,在《易筋经》传本系统之外,也可见到更早的易筋经二十二式导引图。

清光绪十六年庚寅(1890)郑官应易居山房本《中外卫生要旨》亦载有"易筋图说"共3套,二十二式,题为"达摩禅师著,后学郑官应敬刊"。考其图形与文字,《全图易筋经》所载之"易筋图说"正与此完全一致,甚至连版式都几乎完全相同。


那么,《中外卫生要旨》是易筋经二十二式导引图最早的出处吗?考查书籍文本之外的导引图,有了新的发现。

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博物馆珍藏有一套清代坦夫自新传,王映山编绘的《调气炼外丹图》。这套图中的人物,赤裸上身,下着清宫武士的服装。作者结合了中国传统与西洋画风,表现了炼功武士的健美肌肉。这套功法的锻炼目的十分明确:"既不似八段锦或致努伤,又不若采炼法误入旁门,惟以服气益神,习劳健饭,聊为长力延年之一助云尔"。其功法,也是3套二十二式。对比之下,可以发现,《中外卫生要旨》的"易筋图说"即来自于此。


编绘者王寿,字映山,号炼石居士,生活于清嘉庆道光年间。据其书后跋云,身世颇为凄苦,年幼即父母双亡,16岁即自行外出谋生。做过很多职业,如库藏、法吏、漕政等等。后隐归,杜门谢客,粝食布衣,守邱墓而课儿孙,甘淡薄,节嗜欲,怡养性情。为求"晚年耳目聪强,不杖而行",因取坦夫外丹图,法而行之,颇有奇验。故加以编绘,并公诸于世,以广流传。然而,此功流传之关键人物坦夫自新,生平故里无考,难以追究其功法来源。

意外的收获来自于首都博物馆于2008年国庆举办的一个清宫文物展览,参观过程中,看到一幅与汉墓出土之导引图有同功异曲之妙的导引挂图––"卫辉参府官廨炼外丹图"。图上竖排3行,第1行8个人像,第2~3行各7个人像,共22个人像,代表了二十二式功法。将之与炼石居士的"二十二调气炼外功"对照,发现这完全是同一套功法,不仅是解释文字相同,连人物的服装也是一样的。有意思的是,二者画风完全不同。卫辉参府官廨的挂画,是典型的中国人物画,圆润富态,线条柔和;炼石山房调气炼外丹图,则明显受了西洋画风的影响,强调练功人的身体肌肉。前者绘成于道光丙戌(1826),后者绘成于道光辛丑(1841),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。

卫辉参府官廨炼功图左侧有3行字,写道:"无怀逸人曰:内丹功成,则登仙悟道;外丹功成,可壮健延年。并非采战炼汞者之左道旁门也。惟以服气益神,习劳健饭,聊为长力延年之一助云尔。道光丙戌中秋后三日录于卫辉参府官廨"。最后的这个署名极其重要,很好地回答了这套功法的真正来源,这是清代军营中强身习武所用的功法。
4.其他

在《易筋经》流传过程中,还存在某种导引图,在个别传本中出现过,而未能形成后续传播。比如,惟见于道光三十年(1850)德本堂华氏抄本《易筋经》中"易筋经外勇功夫",凡32式。由于是抄本,画功很粗糙,但尚能辨识人形动作。考其图形,与上述任何一套易筋经导引图均不相同。根据此书抄者华芝轩(庭镛)自序,此抄本乃华氏在10年的时间内,经过道光庚子、丁未、庚戌3次用流传于民间不同版本的"外壮之图"合并而成。所以,已很难称之为《易筋经》,也未能在其后得到更广的流传。



此外,在光绪己丑年(1889)重校刻《易筋经义》本中,提到动功18势,也是其他传本中所没有。但是有文无图,不属笔者在此讨论的范畴。
5.结论

综上所述,笔者得出以下结论。

①现存的清代早期《易筋经》传本中没有导引图。

②流传较广的易筋经导引图有外功八段锦、易筋经十二图、易筋经二十二式。这是3种不同的功法,易筋经二十二式并非从十二式发展而来。

③现存《易筋经》古本中的易筋经导引图均来自于《易筋经》传本系统之外。其中,外功八段锦来自于明代多种著作收载的八段锦,易筋经十二图来自于清咸丰八年的《卫生要术》,易筋经二十二图则来自于清代道光年间军营习武功法。

④所谓的"易筋经外经图",只是易筋经二十二式中的一个部分。

⑤《卫生要术》中的"易筋十二图"来自于何处?从现存的《易筋经》传本及中医养生导引类著作中均找不到答案。
flydragon
flydragon
文章數 : 63
注冊日期 : 2020-08-18

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 Empty 回復: 易筋經 (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)

周一 7月 19, 2021 6:39 pm
易筋经形成期的发展时间线:
1、易筋经出现:明代天启年间,紫凝道人整理发布了易筋经,主要内容为一些自我按摩拍打操作。
2、十二势出现:清代道光年间,来章氏加入了韦陀十二势,十二个抻筋拔骨的动作。此十二势后来经王祖源《内功图说》、潘霨《卫生要术》广为传播至今。现在讲易筋经,一般指的是十二势。
3、增演十二图:清末光绪年间,周述官在韦陀十二势基础上,按照身体部位分解,将易筋经增演为十二图共二二四势。
易筋经十二势的练法:1、来章氏十二势,1820年代:看图看口诀,原汁原味,但要理解消化并不容易。
2、周述官十二图,1890年代:易筋洗髓,体系庞大,动作繁多。
3、周潜川十二势,1950年代:周潜川是一代医武名家,有自己独到的演练体会,动作讲解得比较详细。
4、国体十二势,武汉体育学院石爱桥主编,2000年代,动作讲解得比较详细。
5、少林易筋经,焦宏敏演练,2000年代,动作讲解得比较详细 。
回頂端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